锯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锯床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利润率仅05低价营销挡住了客车创新路液压配件

发布时间:2020-10-19 06:50:43 阅读: 来源:锯床厂家

<P><FONT size=2>&nbsp;&nbsp;&nbsp; 一味的低价营销导致客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下降到了0.5%——   一辆9米左右的客车,市场售价只有20多万元,有的甚至打出更低的价格,只相当一辆中高档轿车的售价,其价格之低令人惊讶。低价,成为今天客车市场竞争的主导手段。如此的低价销售,会给客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FONT></P>

<P><FONT size=2>&nbsp;<BR><BR>  相对于轿车、卡车行业来说,客车的赢利水平要低得多。从帐面数据来看,客车行业一个季度有近70亿的销售收入,却只有3000多万的利润,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过0.5个百分点,而实际的数据可能还要低。过去,客车行业的单车利润可以达到10%,高技术含量的豪华客车可达到15%。如今0.5个百分点的利润实在是脆弱,不客气地说,只要在管理上稍有疏忽,亏损是在所难免的。据介绍,目前一些客车企业的毛利甚至只有5个多百分点。有分析显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各种成本生产一辆客车各种成本加起来,赢利水平必须达到10个百分点左右的毛利。5个多百分点的毛利,可以说除去材料和管理成本基本是无利可图的,甚至需要倒贴成本。以至于有人感叹:造客车还不如种白菜。   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清楚地反映出目前客车行业的运行质量:47家企业客车企业中27家亏损,亏损面超过了56%。当然,这还只是在行业报表中能够汇总的企业名录中的数据,没有列入名录的还有5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不得而知了。有人依据上半年客车6.2万辆的市场销量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作出这样的预测分析:今年全年的客车销量将在12万辆左右,全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00多亿元,即使价格能够保持稳定,全年的利润不过一亿多元。全行业近10万名职工,仅创造一亿多元的利润,员工的人平均利润只有1000元左右,的确低得惊人。   近几年客车利润大幅缩水,利润率逐年下降,与低价营销的策略是息息相关的。长江依维科90年代一直是客车行业的大哥大,如今成为低价营销的牺牲品,只得破产重组,这个教训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企业没有了利润,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又哪来的条件发展、创新,又依靠什么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呢?经济界人士分析认为,适度的价格竞争是必要的,但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不仅对企业造成危害,也会对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威胁。过度价格竞争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困境,还有可能带来产品质量的下降,危及社会安全。   我国客车行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客车是改装车的天下,所谓的客车企业就是将载货汽车去掉车厢,扣上轿子,装上座椅而已,低档客车充斥市场,高档客车只能依赖进口。进入九十年代后,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尤其是安徽凯斯鲍尔、西安沃尔沃等客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引发了中国客车的创新浪潮,中国客车在几年之内迅速缩小了与国际客车水平的巨大差距。同时,高档客车发展还给当时处于低潮的客运事业带来了活力,也积极地促进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客车市场进入恶意的价格竞争,产品的同置化越来越严重,赢利水平大大缩水,企业创新的能力在价格竞争中逐步降低。有人戏称:现在公路上跑的客车如果不看商标,还以为是一个厂家生产出来的呢。如果拿几份中国不同企业的客车产品技术参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不仅在配置上同置,甚至在造型上也同置,所谓的“特色”也只是座位和价格的不同。把模仿当作创新,成为中国客车企业创新的误区。标价20万、30万的客车,即使外表富丽堂皇,贴着高档豪华的标签,其舒适性和安全性也会大打折扣。创新乏力,模仿风盛,使我国客车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国际客车已全面走向电子化时代,主流企业都在用高科技手段来保证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我国的许多客车企业只是忙着在价格上做文章,无心技术创新,的确令人担忧。试想如果国际品牌凯斯鲍尔、奔驰、沃尔沃也在技术性能上、配置上甚至外型上都极其相似,它们又如何能满足个性化市场的需求,又如何能畅销全球呢?   对于国内客车这种奇怪的现象,客车界人士坦言,客车企业过多过滥导致无序竞争。区区10多万辆的市场容量,生产企业却多达100多家。结构散、布局乱、规模小、开发能力差,成为制约我国客车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客车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解决行业发展的畸形,加大重组,形成合力。从世界客车工业看,没有一家客车企业游离于大型汽车集团之外,独立的客车生产企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历史,连凯斯鲍尔这样的百年老企业也不例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汽车工业的重组联合中,加入奔驰集团。我国的情况则不同,除了极少数的客车企业外,绝大多数客车企业依然游离大集团之外,形成各自为阵的“独立大队”。   目前国内最大的客车企业也不过三千员工,大部分客车企业员工都在千人以下,其技术人员也不过几十人或百人左右。客车不仅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国外开发一款汽车需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以此对照,中国客车全行业的利润还不够开发一款新品。赛特拉客车(原凯斯鲍尔)是上世纪50年代集中德国汇集了一百多位航空技术专家开发出的首辆全承载客车,几十年来也只创新开发出4种系列产品,新的3系列、4系列产品是加入奔驰集团后开发的。几年前就有专家表示,中国客车工业要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形成发展的合力。然而时至今日,原有的客车企业目录不仅没有减少,还不断地有新的客车企业加入。中国客车要真正实现强国地位,重组是必然的趋势,但将不仅仅是客车企业间的重组,而是与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重组。此间已经有专家表示,国内客车企业的重组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BR></FONT></P>

互动录播专递课堂

办理深圳户口

贝肤邦全国总代理

不收前期费用的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