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床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锯床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一亿进城民工如何变身市民融不进城市问题待解决

发布时间:2021-01-25 14:36:13 阅读: 来源:锯床厂家

一亿进城民工如何变身市民 融不进城市问题待解决

编者按: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旭日阳刚翻唱着《春天里》,令人仿佛看到新一代农民工群体在呐喊,沙哑中衬托着他们的苍凉感——融不进城市,回不去乡村。  这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但必将不会是未来的。  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三个1亿人”既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农民工心中的“春天”向往;既是新型城镇化的着力点,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支撑点。  走向春天的路,还得一步一步走。1亿进城农民工如何变身市民?1亿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如何走出“龙须沟”?1亿中西部新市民如何过上新生活?本报今起陆续推出焦点关注“三亿人口的牵挂”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同追问,共求解。  1亿人口是什么概念?如果是一个国家的人口,从数量上来看,它将是当今世界第12大国,约占辽阔的南美洲总人口的1/4,更是大洋洲人口的3倍。  1亿人口,同时还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决定的,到2020年我国将解决的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数。  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想见,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落户,势必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具体界定这1亿人,如何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尚有待中央及各地具体政策的出台。  但这一波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转化,在有关专家看来,如果推行顺利,将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产生正面影响。而这1亿农业转移人口,无疑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生力军。  ①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工迁入城市  “你想落户城镇吗?”面对本报记者的这个问题,受访的数位在外打工的农村户籍人士表示出了不同的态度,有迫不及待者,也有表示观望者。  事实上,农业转移人口的意愿在此次解决落户城镇的过程中是重要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1亿人的界定,首先看是否有意愿,其次看是否符合落户条件。  据了解,在目前2亿多农业转移人口中,70%左右有在城镇落户的意愿。其中,在何宇鹏看来,新生代的“80后”、“90后”,以及举家迁移者的落户意愿更为强烈。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当前流动人口的主体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到2012年,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为28岁。报告认为,他们进入城市不仅为了挣钱生存,而且对未来发展有更多的新期待。而从迁移模式上看,家庭化迁移成为主体模式,这一特征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更为突出。  落户条件同样重要。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教授看来,“有意愿、有能力”是这1亿人的核心特点,而“能力”则是相对的,主要取决于其自身能力和其想落户的城市的门槛。  此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各类城市的落户标准,即“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多位受访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个落户条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下一步,县级市、地级市甚至部分省会城市都可能放开,欢迎农业转移人口进来”,张占斌告诉记者,但进入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则会比较困难。何宇鹏则认为,中西部地区在条件上可能会较东部地区更为宽松,不同级别的城市之间也会存在差异。  事实上,此前各地已进行了相关探索。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条件细化为学历、技能、参保情况等多项指标,积满60分即可落户。  “在中央统一的精神之下,下一步要看各地出台的细则,这些将是具体界定这1亿人的条件”,何宇鹏认为,“在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的前提之下,不同的城市可以有不同的附加条件,例如参加社保的年限等。”  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键  尽管统计表明,到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数据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却显示,从户籍来看,非农户籍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6%。清华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李强认为,这表明我们目前的户籍管理改革大大滞后于人口事实上的城市化。  从这一报告中不难看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速度,远落后于城镇化速度。此前,农民工因为一纸户籍而“留不了城,回不了乡”的困境屡屡见诸报端,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清华大学“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44.0%的人完全没有务农经历,44.1%的人偶尔务农,经常务农的比例只有11.9%。  尽管许多农民工将自己视为城里人,但城市户籍本身附带的公共服务,让许多进城务工者即使付出更多的金钱与时间,依然享受不到同等的市民待遇。  山东安丘大胜镇村民孙伟,已从家乡到青岛工作了8年,现在年收入约20万元,在这座城市里已属于中上等水平。“原来没意识到,直到结婚生小孩后,才体会到户口的重要性。”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孩子没法上公立学校,只能去更贵的私立幼儿园,而且办什么手续都要回老家,带来了很多困扰。”  在何宇鹏看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解决这1亿人落户城镇的最大目的。而落户,则是使相关农业转移人口较快地享有市民待遇的有效途径。  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并不是单靠出台政策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各方面系统配套的投入。农民工落户的成本几何?广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介绍说,据他们的测算,每落户一名农民工,城市需要支付100万元的成本。公共交通、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都需要相应增加。可以说,在解决户籍的同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如果跟不上,这1亿人的市民待遇仍无从谈起。  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多方合力。“中央的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可以实现对地方的正向激励。当地政府和农民工所在的企业也要出钱,再加上农民工自身的努力,这个问题才会圆满解决。”张占斌表示。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短期内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张占斌认为,如果这一进程顺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这1亿人产生的需求,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此外,还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思维定式。李周告诉记者,在将1亿人落户城镇的同时,需要克服3个体制弊端,一是农民工和市民工同工不同酬;二是农民和市民同城不同权;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同地不同价。  ③成为真正市民还有较长的路   “1亿人进城,不能只是改了户口本上的几个字,也不能让他们依然只是城市里的劳动者,而应该成为真正的市民。”对于1亿人落户城镇后的预期,张占斌如是表示。  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只是在客观上实现了市民化,而这1亿人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同样重要。李克强总理在此前阐述其新型城镇化战略时表示,让大约2.6亿农民工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  “如何将数量上的人口转移转换为质量上的人力资本提升,也是需要尽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的工作。”李周表示。  对于这些“新市民”来说,融入城市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他们发现周围的城里人稳定下来后买车,用电脑工作,自然也会想参与进来。”张占斌认为,等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后,如果过程进展得好,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进城发展的意愿。  专家认为,这一进程将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李周看来,在未来,1亿人落户城镇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会显著改善,城镇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得到有效抑制,以及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不过,相关专家也提醒说,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不只是这1亿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余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样值得重视。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剥离附着在城市户籍上的福利。”李周表示,下一步应弱化城市户籍的重要性,逐步消除城乡户籍的制度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东部省份如山东、江苏等地的农业转移人口都表示,他们更愿意保有农村户口,因为可以在城市中工作的同时,仍然拥有土地,而且新农保、新农合等正在日趋完善。  “我家里还有地,把户口迁到城里并不划算”,虽然也已在潍坊市区买了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也打算在“生活条件更好的”城里生活下去,山东安丘大胜镇的村民刘哲还是打定主意要“保留农村户口”。  无论是将户口迁到城里还是留在农村,数量庞大的农业转移人口无疑将深远地改变中国的城市。  “中国改革的成就表明,中国的经验源自亿万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李周表示,过去在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及进城务工权利后,农民都很快创造了奇迹,“政府倘若再赋予农民经营城市的权利,农民很可能成为城镇化的生力军”。

奥园观湖尚居装修效果图

98平米装修效果图

枫林意树